引言:
2025年5月13日,中央网信办、农业农村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《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》,为数字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。主要内容如下:
工作目标
到 2025 年底,数字乡村发展“十四五”圆满收官,数字技术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中的作用更加彰显。全国行政村 5G 通达率超过 90%,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,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进一步提升,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持续稳定增长,乡村数字治理效能、信息服务水平不断增强,数字技术加速推动城乡差距缩小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。

重点任务
• 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基础
进一步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,推进农村地区 5G 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;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数智化改造,如开展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,推动水利基础设施数字化、智能化改造;有序推进涉农数据资源集成共享,推动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和用地“一张图”建设,制定完善农业农村数据管理制度。
• 有力支撑守牢“两条底线”
完善粮食安全数字化支撑保障,包括深化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应用,构建“人机协同”监管新模式,制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需平衡表等;强化防止返贫致贫网络帮扶举措,如推进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促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建设,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,鼓励中央企业落地实施数字乡村领域优质帮扶项目等。
• 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
促进智慧农业技术装备创新应用,强化国家智慧农业创新中心建设,开展基础性、前沿性智慧农业技术研究,发布并推广智慧农业主推技术、成熟技术装备和集成应用模式;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,加快 5G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农机装备深度融合,深入推进无人农业作业试验。
• 壮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
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,持续实施“数商兴农”和“互联网+”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,加强农村电商供应链建设,推广农产品电商直采、定制生产等模式;因地制宜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,开展乡村旅游数字提升行动,引导互联网平台投身乡村文旅发展,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;运用数字技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,鼓励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,建设全国统一的就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,完善跨地区招聘求职线上服务。
• 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文化
推进乡村文化文物资源数字化,加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供给。
• 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
持续推进农村“三务”信息化建设,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,增强农村智慧应急管理能力。
• 深化乡村数字普惠服务
持续提升乡村教育数字化水平,推进乡村数字健康发展,深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,强化农村特殊人群信息服务保障。
• 推进智慧美丽乡村建设
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数字化应用,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效能,建立健全农村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,开展农村环境监测,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信息管理系统。
• 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
加强数字乡村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,实施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,完善数字乡村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,用好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数字乡村重点项目建设,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用,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,指导和支持中央企业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数字乡村建设,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聚力行动,打造网络公益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品牌。

这一政策的推进,无疑将对众多行业产生深远影响,建筑行业也不例外。今天,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份工作要点将给建筑行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。
• 农村网络与数智化改造:工作要点强调进一步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,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数智化改造。这意味着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站、铺设光纤线路等,以实现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和智能化升级。建筑企业有机会参与到这些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中,如通信塔的搭建、机房的建造等,拓展业务领域。• 传统基建的数字化升级:农村的道路、水电等传统基础设施也需要进行数字化改造,如智慧交通系统、智能水电表等设施的安装。这为建筑企业提供了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的项目机会,推动建筑企业在智能化施工和改造方面的发展。• 智慧农业设施建造: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,如农业物联网、大数据应用等技术的推广,需要建设相应的农业设施,如智能温室、自动化灌溉系统、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。建筑企业可在这些智慧农业设施的建设中发挥专业优势,满足农业生产对现代化设施的需求。•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配套建设:工作要点提出推动农村电商、农文旅融合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,这将促使相关的产业园区、旅游景区、电子商务园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需求增加。建筑企业可参与到这些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中,打造集智慧农业、农产品加工、旅游观光、电商运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项目,助力乡村产业升级。• 数字化政务与治理设施:为了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,需要建设农村“三务”信息化系统、智慧应急管理设施等。建筑企业可以承接相关的数据中心机房、应急指挥中心、信息化便民服务站点等建筑项目,为乡村数字化治理提供硬件支持。• 教育与医疗设施建设:在深化乡村数字普惠服务方面,要持续提升乡村教育数字化水平和数字健康水平。这将推动乡村学校、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造,包括建设智慧教室、远程医疗中心等。建筑企业有机会参与到这些项目的建设中,促进乡村教育和医疗条件的改善。

• 吸引人才的住房保障:数字乡村的发展需要吸引各类人才投身其中,因此建设和完善人才住房是重要的保障措施之一。建筑企业可以参与到乡村人才公寓、专家楼等住房项目的建设,为数字乡村建设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,同时也拓展了自身的业务范围。• 社区配套设施完善:随着乡村人口的回流和新产业的引入,乡村社区的配套设施建设也需要跟上。如商业中心、文化活动中心、体育健身设施等的建设,将为建筑企业提供更多的项目机会,推动乡村社区的全面发展。

• 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:数字乡村建设要求建筑项目具备更高的数字化水平,建筑企业需要掌握并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,如建筑信息模型(BIM)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,以实现项目的智能化设计、施工和管理。这对建筑企业的技术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,以适应数字化建设的需求。• 专业人才短缺:数字乡村建设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,如农业科技、信息技术、数字管理等。建筑企业在参与相关项目时,需要具备既懂建筑又懂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。然而,目前这类专业人才相对短缺,企业在人才招聘和培养方面面临较大压力。

• 项目投资规模扩大:数字乡村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相对较高,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。建筑企业在参与这些项目时,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前期投资,如土地购置、设备采购、技术研发等,这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。• 资金回收风险:由于数字乡村建设项目周期较长,资金回收相对较慢,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风险。同时,一些项目可能受到政策、市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,导致项目收益不如预期,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。• 多部门协同合作:数字乡村建设涉及多个部门,如农业、通信、交通、教育、医疗等,需要各部门之间密切协作。建筑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需要与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协调,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。然而,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诉求和工作重点可能存在差异,这增加了项目协调的难度。• 与科技企业合作: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借助科技企业的技术支持,建筑企业需要与通信运营商、互联网企业、农业科技公司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。双方在技术对接、项目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,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磨合,以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。

• 企业竞争激烈:数字乡村建设市场的潜力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,除了传统的建筑企业外,一些具有数字化技术优势的科技企业也可能涉足该领域。这将导致市场竞争加剧,建筑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、项目管理、服务质量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。• 项目选择与定位: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,建筑企业在项目选择和定位上需要更加谨慎。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技术实力、资源优势和市场定位,选择适合企业的项目,避免盲目跟风和低水平竞争,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。《2025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》的发布,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。建筑企业应紧抓政策机遇,积极布局数字乡村建设领域,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,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。同时,要积极应对挑战,做好资金规划和风险防控,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协作,以在数字乡村建设的大潮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,为乡村振兴和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。

以上信息及图片来源:央视网。